电视剧《大考》创作座谈会举办 以现实主义笔触为时代画像
10月25日,电视剧《大考》创作座谈会在京举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领导、文艺评论专家、《大考》剧组主创人员等出席座谈会,就该剧的主题开掘、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角度、艺术风格等展开研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此次会议。
《大考》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指导创作、爱奇艺出品、艺匠工作室打造的现实题材剧,该剧自播出以来综合收视领先,剧集展现出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烟火气,以及青春奋斗精神,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
《大考》播出以来获得了各方点赞,创作团队、出品方及时总结做法。爱奇艺王晓晖从三个方面总结该剧的成功经验:“第一,总局的高度重视、悉心指导,各级领导、播出平台等的大力支持为《大考》提供了坚强保障。第二,主创团队攻坚克难完成拍摄,总局领导及各平台积极支持协同播出,让《大考》的播出影响力持续提升。第三,在总局相关司局指导帮助下,爱奇艺以海内外台网同频共振的格局推动《大考》发行传播,其精良品质、温暖底色获得海内外一致肯定。
“真实”是《大考》收获的诸多赞誉中的一个热词。该剧立足中国式家庭样本,以两所学校、七个家庭的备考赴考历程,勾连起社会生活的丰富侧面和平凡个体的百态人生。
总制片人冯微微介绍,在破题阶段,主创团队在困惑之际获得总局指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采风中寻找素材和灵感,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将创作主旨确定为以真实、真情的创作手法,向观众展现生活味,烟火气;策划阶段,主创们将案头工作与深入采风结合,反复打磨;筹备阶段,主创深入围读,进一步完善各方面细节;拍摄阶段,创作团队克服疫情困难,勠力同心、扎实推进。总局和爱奇艺领导在《大考》的创作过程中,不忘初心,坚持匠心,不仅在宏观方向上保驾护航,而且在不少拍摄、协调细节上提供了大力帮助。
演员极具生活质感的表演,也为《大考》的真实感、感染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在剧中饰演赵珊的知名演员颜丙燕说,她拿到剧本后,不断揣摩角色的性格和情感逻辑,经常与导演、编剧沟通探讨,还在说话、咬字的方式上尽量向拍摄当地妇女靠拢,力求让角色生动、立体起来。在剧中饰演吴家俊的演员荣梓杉也表示,自己曾向身边亲友请教高考经验,也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高考的纪录片,力求角色更加真实可感,让观众感受到年轻人热血追梦的力量。
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表示,真正热爱教育、支持教育、投身教育的人,一定是情怀至重、境界至高、风尚致美、功德致远的,他在《大考》中品读出了这一点。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大考》实现了对生活的审美化、艺术化表达,对现实题材创作具有启发意义,体现出创作者对生活和艺术的双重尊重,开掘出现实生活的纵深感和延展度。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大考》不是仅仅满足特定受众消费需求的作品,而是体现现实主义底色的文艺精品,体现了中国式教育剧的特征,既鼓励学生奋斗追求,又引领高远的人生追求,传达出健康积极的教育理念。
青春奋斗力量传扬时代精神
《大考》用考生们的拼搏奋斗、社会各界为莘莘学子架桥铺路,展现出青年一代舍我其谁的青春力量,抒写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勇气与情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认为,《大考》通过人们在困境中的携手相助,描摹出社会的温暖底色,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故事不刻意煽情,但其情真意切足以催人泪下。
《大考》导演沈严认为,该剧真正的主角不仅是老师、学生、家长等角色,而且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希望通过《大考》的人物和故事,把中国文化的传统、当今时代的精神真实地传递到观众心里。《大考》总编剧聂成帅表示,生活中有无数追梦的学子、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奋斗者,影视剧应当不吝赞扬之声,从而鼓舞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建设当代中国的伟大事业之中。
《大考》创作团队的艺术情怀打动了观众,也打动了业界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卢蓉表示,《大考》很好地把握住了公共性与个人性,整体性和个体性之间的转化与共生关系,人物塑造具有多样性、深刻性、引领性,以创新的创作方法呈现了当代中国人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揭示出当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认为,《大考》有着非常丰富的青春元素,通过青春元素的叙事创新,表明当代青年是可爱、可信和有为的;通过青春元素的美学革新,展现出基于现实主义的青春风采;通过青春元素的价值自信,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大考》的成功经验启发行业和社会,现实主义、现实题材创作需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活当作一个审美创造的整体对象,加以全面把握;电视剧应该彰显中华美学精神,表现中华美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