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世界寿乡”广西巴马:“候鸟”结伴南“飞” 越冬热度不减

中新网河池

作者张广权

当广西小砂糖橘们组队北上奔赴冰天雪地之时,一群来自北方的候鸟人却转身南下,走向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吸氧、磁疗,探寻拉长生命的养生密码72岁的黑龙江人董玉和和妻子就生活在巴马母亲河”——盘阳河畔。

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优良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超过10万人次候鸟人乐居。董玉和就是候鸟人大军中的一员,自2018年慕名踏入巴马,他与妻子就在此处旅居,享受慢生活已有6年之久。

这里冬季温暖如春,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水是弱碱性的,非常适合养生。董玉和告诉记者,过去逢年过节还返回黑龙江老家,如今更多的是子女来到巴马团聚。

位于巴马县城附近的百魔洞,是候鸟人及游客们的聚集地。洞窟内,每天都会有一两百位候鸟人到百魔洞磁疗、休养。候鸟人张桂萍就是这里的常客。此前,她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来巴马疗养后,她的病症得以慢慢缓解。

由于巴马县仅有约30万人口,候鸟人已逐渐成为新巴马人。今年71岁、来自辽宁海城的万素斌已在巴马居住了5年,她说,经过长年发展,巴马已成为候鸟人在远方的家,候鸟人在巴马不仅有很多兴趣团体组织,更有很多热心公益,愿意出一份力帮助当地发展。

“‘候鸟人很多素质比较高、思想也开放,经济独立,儿女也都长大了,没什么后顾之忧。万素斌平时积极参与巴马当地的助学助残、扶弱济困等公益事业等,尽一点自己的心意,希望巴马越来越好。

在巴马,候鸟人主要集中居住在坡月和巴盘两个屯。候鸟人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巴马人黄忠方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黄忠方返回家乡创业,从一个小小的路边摊开始,逐渐将餐饮事业做大。如今,他在当地经营的土菜馆生意红火,日均营业额近20000元人民币。眼下,面积700余平方米的土菜馆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黄忠方正准备着手扩充餐馆面积,招待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候鸟人涌入巴马也顺势带动了当地候鸟经济的发展。许多当民众利用自家的空闲房间或庭院,改造成民宿,为前来旅居的候鸟人提供住宿服务,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当地民众还通过提供养老服务,如照料老人、组织休闲活动等,获得经济收益,提高收入。

为服务南下越冬的候鸟人,巴马建设候鸟驿站,统筹辖区公安、医疗等职能机构,为候鸟群体提供高效服务,帮助候鸟群体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我们还在社区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为候鸟人提供托养、日间照料、膳食供应、康复护理、居家上门、陪诊转介等一站式养老服务。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政局局长黄燕飞说。

当地官方介绍,随着候鸟式养老群体的涌入,巴马健康养生产业迅速发展,包括健康食品、康复疗养、休闲健身等领域。同时,巴马建设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民族医院、数字小镇等健康养老项目,日益成为养老服务业聚集区。

每年9月以后,由于北方天气开始变冷,不少老人会选择到南方过冬、养生。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荣娟表示,为吸引北方游客前来旅游度假,当地推出秋冬游巴马”“到巴马过暖冬等活动。下一步,巴马将丰富旅游产品及业态,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