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胜:“网红”梯田成致富大器 文旅结合促经济腾飞

本报记者  刘鹏飞 赵鹏程摄影报道进入农忙时节,广西省龙胜县龙脊梯田旅游景区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四面八方的游客不断前来赏美景,甚至还有些游客带着家人和孩子到田间体验农耕之乐。据统计,龙脊梯田景景区内有农家旅馆354家,床位7800多个,就业岗位980多个。在景区从事旅游行业的村民约2800多人,其中贫困户1232人。“这都得益于我们改变原来只卖农作物的传统思路,转为探索农文旅融合的创业兴村富民之路。”龙脊梯田旅游公司副总蒙进告诉记者,近年来,龙胜县打破传统思路,以山水、田园、民俗为景观基底,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题,辅以田园观光、文化展示、山水风光的综合性景区。从“撂荒”到“兴旺”青山绿水见证龙脊之变近日,记者一行来到龙胜县龙脊梯田景区,看到龙脊梯田旅游景区内群峰逶迤、梯田纵横,点缀着农人劳作的身影,动静结合,一幅农耕文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然而,多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我们这里是穷山沟,四周群山环绕,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我们的祖辈便沿着山的坡度开挖梯田。”大寨村村民潘应芳说,祖辈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开挖,龙脊梯田养活了当地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这种传统的劳作方式,虽然村民们都吃饱了,但是由于以前不通水、电、路,多余的粮食常常被村民们拿去喂猪、喂牛,根本无法运出大山。不少年轻人都纷纷放下锄头走出大山,大量的梯田撂荒。”说到这些,潘应芳感慨不已。近年来,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探索出“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发展新路子,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让群众吃上“生态饭”、“旅游饭”,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说干就干。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立即开启保护梯田的行动,对道路两侧的土地进行大规模平整,规划出高标准的农业示范田,一举成为当地的农业科学发展排头兵。不少村民又渐渐回乡,重拾锄头。短短几年间,曾经被“遗忘”的龙脊梯田又回来了!据介绍,2017年11月23日23时02分,“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在罗马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评审,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从“不敢干”到“抢着干”龙胜人摸着石头闯出致富路随着龙脊梯田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光有人来有啥用?别人看下风景,拍几张照片就走了,根本留不住人。”龙胜各族自治县县长吴永合告诉记者,想要留住人,我们只能积极探索全新的旅游业态,让周边的群众以农家乐、表演队、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坊等形式加入其中。思路下沉后,才发现并不好干。“做生意风险大,自己又没经验,觉得还不如每年种田稳妥。所以,即便村干部每天挨家挨户的做思想工作,我们仍然不敢尝试。”龙脊镇平安村村民杨讯说。 为此,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组织专业人才,通过开展厨师、导游、蜡染、刺绣等各类培训,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培训。“通过培训后,不少村民都在家门口开了农家乐、民宿等。”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景区村民潘继凤说。“形成完整的旅游业态后,每天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潘继凤说,以我们瑶寨来说,村民打破千百年传统,解开包裹严实的长发,开展长发梳妆歌舞表演,2018年,黄洛瑶寨接待游客60万人次,仅歌舞表演一项就分红300万元。村民们看到商机后,大家都从最初的“不敢干”转变为“抢着干”。潘继凤乐呵呵地说:“现在,我既参加了村里的歌舞队,又买刺绣工艺品,一年收入有七八万,日子越过越红火了。”目前,龙脊梯田景区已经探索出旅游扶贫新路径,逐步形成了“企业带动”、“景区辐射”、“村寨联盟”等扶贫模式,构筑龙胜“全域一区一线”的旅游发展格局,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旅游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通过旅游扶贫项目,许多村民通过开办农家旅馆脱贫致富,目前景区内有农家旅馆354家,床位8700多个。景区内经营较好的大型农家旅馆如:大寨村的全景楼、观景楼、美景楼,平安村的平安酒店、理安山庄全年营业收入都在百万元左右。酒店的年营业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的农家旅馆有:大寨的大寨客栈、金坑旅馆、稻香阁、金顶阁、寨花楼、观光酒店、田心山庄等,平安村的龙颖酒店、丽晴酒店、七星度假酒店、云上酒店等,古壮寨的水云间、日月楼、风景楼、二号观景楼等。通过旅游扶贫,各村寨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走向了致富的道路。从“浅层相加”到“深度融合”“文化+旅游”模式振兴乡村“原来,我们只知道‘卖产品、卖风景’,短期内大家都得到很高的经济收入。”龙胜各族自治县县长吴永合告诉记者,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还卖文化。文化也能卖?吴永合解释道:“文化是旅游产业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我们除了将民俗文化加入旅游产品中,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还将农耕文化融入景区中,使游客不再单纯的看风景,能同家人、朋友亲自到田间体验。”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女士一边在田间自拍,一边高兴的地说:“我们本来是冲着龙脊梯田的美景而来,没想到这里不但风景美,而且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都很丰富,还能体验,真不错。”现在,“文化”和“情怀”的融入大大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我们这里房间全部满房,甚至提前半个月就在网上订满,生意比原来还要火爆。”平安村景区云山居客栈廖老板说。除此以外,龙胜各族自治县还在景区内制作了文化墙和文化长廊,以及相关旅游攻略和文化简介。龙脊旅游公司与各村寨签订了梯田维护协议,按门票收入的10%提取梯田维护费分红给当地的村民。2003年分红给村民的梯田维护费为2.5万元,2013年为347.58万元,2014年为495.68万元,2015年为613.17万元,2016年为737.66万元,2017年为834.21万元,2018年为978.86万元。对核心景点的接待量达到36万人以上的,公司按1000元/亩的标准给予种田农户种田补贴,2013年补贴给村寨的种田补贴为75.52万元; 2014年补贴给村寨的种田补贴为146.76万元;2015年补贴给村寨的种田补贴为133.85万元;2016年补贴给村寨的种田补贴为144.99万元;2017年补贴给村寨的种田补贴为160.88万元,2018年补贴给村寨的种田补贴和延迟收割稻谷补贴为180.38万元。如今,龙脊梯田景区中的刺绣展示馆、农耕文化展示馆等文创项目相继开馆,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网红”景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县长吴永合表示,龙胜人始终坚信,他们勇于创新和改变,他们能跳出大山看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自己的实践不断深化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让“文化+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