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鄉愁就去貴州台江交下苗寨
中國新報訊(記者 劉鵬飛 通訊員 張 強)盛夏時節,正是鄉村旅遊的大好時節。7月15日,筆者從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獲悉,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旅遊已成爲促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之一,經過近些年的發展,目前,全縣共打造鄉村旅遊景點10多個。
當前南宮鎮的交下村旅遊産業,正如火如荼發展,有了鄉村旅遊的強力支撐,交下正朝着建設旅遊經濟強村目标邁進。交下村地勢獨特,風景優美,竹林山澗,全村吊腳樓依山伴湖而建,境似天山碧湖!素有“高排蘆笙鄉村”的美譽!遠在村落出現之初就開始流傳苗族傳統風俗文化,特别是六月初十六月圓之夜隆重舉行蘆笙節日祝福年輕人喜結連理,慢慢演變成之後的 “佳收節”。
交下“六•一六”節日是一個開放熱情的節日,獨具特色的“高排蘆笙舞”承載着苗族部落悠久的大遷移歲月風情、釋放着遠古部落族人狂野奔放的“木鼓舞”、别具情調的“水上竹排對歌”訴頌着苗族年輕男女的千年愛情! 驚心動魄的“上刀山•下火海”盡顯古代部落苗人與自然争鬥的勇敢!
7月13日,夏雨過後,天空放晴,正值周末,交下村各家農家樂十分熱鬧,門前停滿了小汽車,前來休閑的遊客結伴而行,有的圍坐一起品茶聊天,有的盡享垂釣樂趣。在交下,随處可見休閑散步的人們,三五成群,或徜徉在新鮮空氣中大口呼吸,或駐足在山上開闊的觀景平台極目遠眺……
當天,在交下村,陽光灑滿這個曾經偏僻貧窮、而今村美業興的美麗鄉村,三五成群的遊人行走在寨子裏,或觀花賞景,或垂釣。遊人走進交下村體驗苗家民宿,隻見長廊上挂滿了簸箕、筲箕、蓑衣、草帽等生産生活工具,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大家紛紛拍照留念。
筆者了解到,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旅遊已成爲促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之一,是一項朝陽産業和富民工程,造血功能強,惠及百姓廣,對農民增收緻富、城鄉統籌協調、産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全村已打造評定民宿達标戶 5個、星級農家樂5家,打造旅遊脫貧示範村,帶動農戶脫貧增收。
鄉村振興,生态宜居是關鍵。如何讓“城歸”回得來,讓留在村子的人住得舒适?交下村把生态作爲該村振興的生命線,把基礎設施作爲根本性工程,突出全面改善人居環境,讓秀美鄉村呈現既有顔值又有氣質的村貌特征。
7月18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交下村“佳收節”。當天縱情山水、回歸大自然、體驗民風民情定會備受四方遊客青睐。從木鼓舞,到“上刀山下火海”,無論“水上竹排對歌”的素雅文藝,還是吊腳樓的輕松歡快,抑或是天山碧湖……不同的鄉村風貌,一樣的鄉情鄉願。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千村萬寨變的是居住環境和經濟發展,不變的是民俗民情,保留的是鄉村味道,鎖住的是鄉愁鄉戀。
未來,在旅遊領航的交下必将澎湃出強大動能,結出累累碩果。不忘初心、砥砺奮進,一曲“旅遊+”融合的農文旅大合唱正在全縣鄉村大地唱響,一副鄉村振興的“新時代農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