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暴乱,西方媒体的盆景

      上周六(8月31日),英国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利兹、贝尔法斯特和伯明翰等众多城市爆发针对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抗议示威。示威者抗议他下令英国议会休会,并试图让英国在10月31日的最后期限无协议脱欧。
      脱欧是英国当今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也是欧盟面临最棘手的问题。但当我周六收看英国广播公司电视(BBC)和欧洲新闻台(Euronews)时,却吃惊的发现英国的抗议活动根本没有报道,更不要说记者现场直播。相反,播放的头条以及现场实况报道是关于香港暴乱的场面。
      而BBC报道自己家门口的示威可以说是当地时间下午晚些时候,当时香港已进入深夜。
      那天在法国巴黎和瑞士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都爆发了黄马甲的抗议活动,席卷法国的黄马甲运动已进入第42周,日内瓦的抗议是第2次。但BBC和欧洲新闻台对他们却视而不见,根本不报道。
      周末两天重大国际新闻还有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袭击,以及沙特为首的联军对也门再度轰炸,造成骇人听闻的100人死亡。但这些内容却只上了BBC等的滚动文字新闻,在屏幕上一闪而过。
      至于这些西方新闻媒体为何不报道家门口的大事,而花大力气报道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情的原因不得而知。这其实违背了新闻接近性(proximity)的原则。我不信英国人、法国人和瑞士人对香港的关注要超过对自己国家的关心。
      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媒体对中国日益的关注也不是什么新闻。很多国家发生的重大事情可能上不了他们的新闻,但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了他们的放大镜之下。
      问题在于他们歪曲性的报道实在令人不能容忍。比如说美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9月1日刊登自由撰稿人苏珊·萨特兰 (Suzanne Sataline) 的文章,指责香港警察从过去最受尊敬的部队成为千夫所恨的警察,但文章在指责警察动用武力的时候,却根本不提暴徒向警察扔汽油弹、冲击香港立法院、破坏地铁站、妨碍地铁和机场运行的违法暴力行为。好像警察的执法完全没有根据,是在无理取闹。
      同样,BBC和英国星空电视(Sky News)始终用争取民主的抗议者来称呼那些破坏公共秩序和设施的暴徒,美化违法行为。星空电视特约记者克劳福德 (Alex Crawford) 在一篇题为《香港抗议者的使命:破坏、毁坏、消失》(HongKong Protesters’ Mission: Destroy, Destruct and Disappear) 文章中,津津乐道描述暴徒如何比警察更棋高一手。这完全是为暴力违法行为唱赞歌。文章中还引述一位不具姓名的香港市民对暴徒行为表示理解。此不具体姓名身份的人真伪暂且不说,单单有选择性地引用一个人的话意图传递某种信息,完全反映了作者有意误导读者。
      这种为暴徒背书的报道也出现在纽约时报和美国公共电台(NPR)的报道中,他们文章中流露的是对暴徒和暴力行为的同情,而不是指出其违法性。
      更有甚者,华盛顿邮报8月30日刊登香港中文大学董逸夫(YifuDong音译)专栏文章,大言不惭指责所有与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站在一起的全球华人可耻。但就我所接触到的海内外华人,大家普遍的共识就是谴责香港暴徒的暴力行为,根本不是作者所谓在政府洗脑下才得出的结论。作者自认为比14亿中国人都高明只能说明其无知。
      其实这些为暴徒行为辩护的人很清楚,世界上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包括这些西方媒体和记者所在国,都不会容忍类似香港暴徒那样的破坏行为。
      让我吃惊的是平时一贯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外国人看中国》(Sinocism)的创始人利明璋(Bill Bishop)在周日看到南华早报视频播放暴徒向香港机场快线轨道扔障碍物的场面时,也不得不发推文感叹道:“如果在美国干这些事,那要在牢里呆几年啊?”。
      周一,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过去两日,大量激进示威者破坏公众设施,特别是港铁车站。香港90个车站中的32个遭破坏。还有示威者在机场快线路轨上堆放杂物,企图酿成车祸。
      我很希望那些指责香港警察执法过度的人去请教一下纽约、伦敦或巴黎警察,应该如何对付这些暴徒。我相信得到的答案肯定令他们非常失望。
      如果需要我要对香港警察指手画脚,那就是他们对暴徒的违法行为应该采取更有力和更坚决的行动。与萨特兰所谓的过度使用武力完全相反,如果对违法行为置之不理,那是在鼓励违法,法律的严肃性何在?
      西方媒体歪曲报道,美化香港暴徒的行为,结果不仅是误导读者和观众,也是在伤害他们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可信度。(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