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漆艺家“漆”遇中国大巴山

中新社作者张旭

割漆、制漆、制作漆艺作品……虽已入冬,在重庆最北端的乡镇城口县北屏乡,法国人文森·漆的创作生活仍然火热。这里位于大巴山腹地,文森·漆在此隐居、创作,已达两年有余;而他的寻之旅遍布川渝两地,持续10余年。 文森·1977年出生于法国图卢兹,因高档家具修复而接触漆艺,后被深深吸引。如今,他已是一名漆艺家,创作的漆艺作品长期在法国、泰国,以及中国香港、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展出。

漆,又称大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中国、日本、东南亚均有大片漆树林。割开漆树树皮之后,会流出天然的漆树液,经过加工后就变成了常见的大漆涂料,相关的割漆、制漆、用漆技艺,是为漆艺。

文森·漆为何要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漆艺?

在西方,一些人会觉得漆艺来自日本。文森·漆说,他接触漆艺之初,并不知道中国漆艺。直到10多年前,他受友人之邀,来到中国,才见识了这里源远流长的漆艺。

文森·漆在博物馆里看到了数千年前的木胎朱漆碗,这一出土自河姆渡遗址的器物,被证明是中国最早的漆器之一。中国川渝地区漆树多,漆艺传承也较好。他说,这是自己这些年扎根川渝的原因。文森·漆的汉语比较流利,这使得他可以不借助翻译,同学习对象沟通。他先后拜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漆匠、割漆人等,学习割漆、制漆技艺,了解漆树的一切,也从当地人的生活、传统的技艺里获取养分。

来中国之前,文森·漆只购买过大漆涂料成品,跟师傅们学习后,才知道百里千刀一斤漆的割漆过程,体会割漆的不易。这对于他的创作而言,同样能带来惊喜、灵感。漆是有性格、脾气和温度的。文森·漆说。作为漆艺家,文森·漆以在川渝地区的沉浸式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他熟谙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在普通话和当地方言之间自由切换,还会研究一个词语的中文、英语、法语表达方式。他还到各地去调研,学习侗族织布技艺,从兵马俑、重庆荣昌夏布中寻找灵感。不过,在博物馆,他会心情复杂,因为看见好的东西消失或即将消失,就很难过

因为热爱中国漆艺,文森·漆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他的书桌上,有敦煌壁画的书籍、图案,他也跟记者聊起唐代、宋代的样子。文森·漆说,现代人无法亲身经历那个时代,但在创作中,他会进入那个时代。

城口盛产漆树,出产的大木漆附着力强、光泽度高。此前,文森·漆常常到这里购买生漆。两年多前,他索性到此居住,因为这种隔壁就是漆树的创作感,很踏实。为了支持他,同样热爱艺术的中国妻子肖蓉也陪他隐居大巴山。

在城口,不少人慕名而来,向文森·漆学习漆艺。其中,既有来自四川、重庆的,也有来自武汉、吉林等地的。只要是潜心学习的,文森·漆都会尽力给予指导,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平日里,他也会向策展人推荐自己的学生。

在文森·漆看来,漆艺是一门可以影响世界的艺术。以法国为例,当地很难见到漆树,但是一直有从东方传入的漆制屏风、漆制家具等漆器,这让漆艺在当地得以流传,也让他有机会了解、学习、传承漆艺。他很珍惜这种机会,希望能为中国漆艺走向世界,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