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经济,搏击风浪、奋力向前

分繁重,如何落实好、完成好?各地正以实际行动表明决心态度:顺时而动、因机而发,在实干中跑出加速度。
信心,来自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态势的正确认识。
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尤其是过去一年很不平凡,走出了前高、中低、后扬的增长曲线,交出了一份难能可贵、成色十足的成绩单。
这背后,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种种优势:
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有长远规划、科学调控、上下协同的有效治理机制,有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广阔增量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信心,来自人心汇聚的力量。
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带着社情民意、满怀信心期待,肩负14亿多人的期盼,汇聚一堂,共商国是。
人是干事创业的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投资于人”,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从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到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再到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鲜明的民生导向,在惠民生中促发展。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事上……激发“人”的潜力,最大程度释放发展动能,营造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
诗人写下“相信相信的力量”,表达质朴的哲学:信念能够团结你我、战胜困难。
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尽管波涛汹涌、风雨常有,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依然加足动力、劈波斩浪、一往无前。